2016进入改革关键一年,经济领域望创造一个新兴中国

2015-12-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2015年即将过去,辞旧迎新的时刻又一次到来。每一年都是平凡的,但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

  2015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下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是依然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15年的中国改革继续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的力度越来越大,军事改革更是史无前例。在这一年里,为应对新变化,经济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了结构性改革的号角。2015年,是中国人努力改变现状的一年,大众勇于创新与创业,希望创造出一个“新兴的中国”;领导人则为了提升中国全球地位并且参与全球治理而四处奔波。

  尽管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期,但并未阻碍中国改革的步伐。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大力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放松资本管制,即使股市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也没有影响中国央行改革的步伐。这种改革决心给了市场更大的信心与希望,虽然出现了资本外流的现象,但金融体系正在改变过去扭曲的状况,朝着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方向前进。

  2015年,中国成功的筹建了亚投行,原本规划的这一地区性银行因为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国家纷纷加入而一举成为世界性的银行。这意味着中国领导力的提升以及世界已经将中国视为一个可信赖的全球性大国。中国采取了更多负责任的行动,提出和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广受欢迎,中国领导人的发展理念在欧洲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非洲也更加期待加强与中国的更多联系。在这个越来越焦虑与动荡的世界,“中国锚”为世界提供了稳定的信心,“一带一路”则为全球提供了共赢式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在这一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以及“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等目标。人民币加入SDR以及IMF提高中国的投票权,成为中国参与改革不合理、不公平的世界经济金融秩序的一部分。中国在气候变化、国际维和、反恐等领域正在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但中国也与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2015年的中国经济有惊无险,增速虽然破“七”,但这是在没有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进行大规模刺激的前提下发生的。在三期叠加的困难时期,中国在维持稳定前提下,试图安全的降低杠杆,这必然会影响增长。尽管这一年出现股市动荡、资本外流以及理财产品风险,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与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

  2015年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诸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等目标。这个规划要求改革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 6个方面系统推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即将到来的2016年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最为关键的一年。因为在中国经济持续走弱之后,结构性问题会水落石出,产能过剩淤积、企业盈利恶化、财政风险增加等问题阻碍了中国经济复苏,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革,种种问题会继续扩大并加深结构性失衡。但是,如果进行包括去产能、去杠杆在内的供给侧改革,则会面临巨大的阵痛。两者的区别只在于长痛还是短痛,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应对。

  近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会议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意味着2016年将迎来最艰难的一年,与1990年代末期国企改革类似,一些产能过剩与技术落后的企业将被迫关闭,这必然带来阵痛。

  尽管可能出现比较艰难的状况以及潜在的风险,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依赖投资、靠信贷助推、注重出口、以低成本制造业拉动的增长模式已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必须转向依靠创新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发展轨道上来。但是,创新是一个长周期的综合性的产物,因此,如何提高效率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把那些过剩产能清理掉,否则,他们的存在会抑制价格并导致全行业萎缩,企业没有足够的盈余用于技术升级以及创新,也就难以提高效率。

  事实上,中国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个“新兴中国”,相对于步伐放缓的“传统中国”,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中国”正在蓬勃发展。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新兴产业与旧工业之间在营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增长迅速,而后者则不断的下降。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悄悄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转型其实早已经展开。

  因此,我们不必畏惧改革可能会带来挑战,与1990年代不同的是,中国经济新兴领域规模正在扩大,富裕起来的人们消费在不断增长,中国经济拥有了足够的韧性与规模,中国完全可以承受改革的冲击。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们不用惧怕改革的阵痛。

  当然,中国需要更多时间消化过剩产能与巨额债务,在这个过程需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欲速则不达的审慎并不意味着止步不前,2016年的攻坚克难要求我们一步一步的推进改革,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那些拒绝改革的力量,那些无所作为的干部,都应该予以回击。在美联储逐步加息的背景下,中国如果不能及时推进改革,恢复经济活力,将会陷入被动。“坐等”只会“出事”,唯有改革才能化解风险。

  2015年的中国努力改变现状,2016年的中国将面对更大的挑战,我们期待中国政府能够稳步而且有力的推进结构性改革,我们希望中国人民继续鼓足干劲创业创新。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或许有些人在2016年的改革中付出代价,或许有的人在创业中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2016年的中国改革要过一个大关,能否越过关系到国家以及我们的未来,我们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我们也一定能战胜一切挑战。